本帖最后由 易宝 于 2020-11-1 17:38 编辑
“住得好”是全面小康题中之义。近年来, 滨海按照省市部署要求,坚持系统谋划农房改善工作,提速推进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在提升农房设计建造、公共服务配套品质和促进产业发展培育、社会治理创新上精准发力,让广大农民群众“搬得进、留得住、能致富”。
“我们一家不仅分到了新房,
而且我还被介绍到小区附近的
富川生物科技公司上班,
真是太开心了! ”
说起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界牌镇周庄村村民李从清很高兴。界牌镇充分考虑就业因素,在位于周庄村的科技产业园周边规划布局新型农村社区,园区内十几家企业吸纳周边居民200多人进厂务工,既改善了农民居住条件,又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
在蔡桥镇四层村新型农村社区里,记者看到一幢幢白墙黛瓦的农房具有典型的江淮风格,小区内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绿化生机盎然,呈现出一派安居乐业的和谐画面。四层村将农房改善与特色产业有机结合,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滨海注重挖掘古黄河文化、海盐文化、红色文化等地方文化底蕴,精心编制新社区规划,保留苏北民居风貌;同时,遵循“不花钱或少花钱住新房”要求,优选小户型,严控大户型,满足不同群众需求。
走进滨海港镇干河村新型农村社区里,干净的柏油路四通八达,搬进这里的村民对新社区赞不绝口。新社区在选址上尊重群众意愿,靠近农田路网,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完善小区公共配套设施,让群众充分感受到集中居住带来的便利。
在完善功能配套上, 滨海按照“双基”配套标准, 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建设原则, 统筹建设公共服务设施, 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功能, 提高新型农村社区农民集中居住便利化水平。
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滨海确定界牌镇周庄村、八巨镇前案村、天场镇天场村、通榆镇刘簖村、坎北街道长法村5个村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创建点,实行以点带面,推动面上整体改善进程,努力打造特色鲜明、自然宜居、留得住乡愁的秀美村庄。
截至目前, 滨海已完成新建新型农村社区45个, 近万名农民喜迁新居; 农房改善成绩位列全省十优之一, 被表彰为全省农房改善先进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