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立即注册

游客您好!登录后享受更多精彩

查看: 335|回复: 3

滨海登上《人民日报》头版

[复制链接]

2346

主题

158

回帖

4404

积分

知县

积分
4404
发表于 2025-7-7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7月6日,《人民日报》头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专栏,报道《江苏干部群众传承伟大抗战精神——追寻红色记忆 感悟为民初心》,文章开头长篇幅关注滨海——宋公堤畔念党恩。

Fk2VUN5bkCmyO7QecEKe54btI_9Q.jpg 文章开篇讲述在江苏盐城滨海县,宋公堤绵延在黄海岸边。抗战烽火中,新四军和苏北人民一起修堤筑坝,留下一段“阻海波于堤外、造平安于黎民”的动人故事。

通过对红色地标的寻访,领略今昔巨变,感受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弘扬。


原文如下
在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宋公堤绵延在黄海岸边。抗战烽火中,新四军和苏北人民一起修堤筑坝,留下一段“阻海波于堤外、造平安于黎民”的动人故事。
抗战时期,江苏是新四军抗战的主战场之一。2023年12月,习 近 平总书记在盐城考察时指出:“新四军的历史充分说明,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宋公堤纪念亭

近日,记者走进盐城、淮安、南京等地,寻访红色地标,领略今昔巨变,感受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弘扬。
宋公堤畔念党恩
“由南到北一条龙,不让咸潮到阜东。从此无有冲家祸,每逢潮声思宋公。”73岁的滨海县居民杨步庚缓缓唱出这首脍炙人口的苏北民谣,“我的父亲曾随‘宋公’筑堤。每每讲起往事,他都会感念共产党的恩情。”
陈列于新四军纪念馆的“宋公纪功碑”上,碑文字字真切,记录着军民合力筑堤的场景。
苏北沿海百姓曾长期饱尝海潮侵袭和海水倒灌之苦。1941年5月,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首任县长宋乃德在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的支持下,广泛动员群众,历时两个多月筑成长达45公里的拦海大堤。当地百姓将其与北宋范仲淹所修“范公堤”并称,命名为“宋公堤”,立碑纪念。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坚持敌后抗战。“经常有参观者问,盐城是平原,没有山,新四军如何能在这个地区坚持下来?”新四军纪念馆馆长仇金标说,“我们能从宋公堤上找到答案——盐城最大的‘山’,就是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全国规模最大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中海油滨海LNG接收站项目

80多年过去,宋公堤日夜守护的这片海岸,已发展成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滨海港。临海远眺,海堤公路蜿蜒延伸,月亮湾风景区游人如织,风力发电机的白色风轮迎风旋转……近年来,盐城坚持沿海湿地生态保护,开发风光等清洁能源。昔日贫瘠的盐碱地上,绿色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徐徐铺展。今年9月,2025全球滨海论坛将在盐城举办,向世界展示这片红色热土上的绿色低碳发展实践。
▲滨海港经济区小街村新型农村社区
距离海岸线10多公里的小街村实现大变样。曾饱受海潮冲击的沿海小村,如今道路平整宽阔,公共设施完善。“家乡发展得好,吸引许多年轻人回乡工作。附近新能源企业和工厂‘扎堆’,就业机会真不少。”小街村95后村干部卢艺说。

▲宋公堤与新海堤并排静卧

宋公堤纪念亭、宋公大道、宋公堤主题文化展陈馆……如今,宋公堤畔涛声依旧,“红色课堂”正吸引着越来越多人前来追寻红色记忆,感悟为民初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回帖

70

积分

书童

积分
70
发表于 2025-7-7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2746

回帖

5649

积分

知府

积分
5649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25-7-7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2497

回帖

1万

积分

知府

积分
10326
发表于 2025-7-7 20: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