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立即注册

游客您好!登录后享受更多精彩

查看: 4320|回复: 4

“逐利执法”已成民生不可承受之痛,相关部门岂能安之若素?

  [复制链接]

2069

主题

1万

回帖

4万

积分

巡抚

积分
48735
发表于 2021-4-16 14: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半月谈评论员   郝娴宇
front2_0_FnnZ42va0KskgVRVgKt-JMTW0wRg.1618553966.jpg

日前,在成都召开的全国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会议上,公安部强调,要进一步规范交警执法处罚,严禁过度执法、逐利执法、粗暴执法。要规范合理设置道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主动征求社会意见,对设置、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排查整改。

公安部此次对交警执法乱象果断“亮剑”,与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交通执法热点事件不无关系。此前,据媒体报道,山东一名货车司机被判定超重但投诉无门,最终不得不割伤左臂自残才被允许复磅换回公道;在河北,一货车司机因定位系统掉线被处以扣车、罚款处罚而自杀身亡;广东佛山,一高速岔路口因标线设置不合理导致累计几十万车主违章,被网友戏称为“印钞机路口”。

综观这三起交通执法争议事件,皆与不合理的执法处罚相关。近些年来,为维护道路交通秩序、提高车辆流通效率,路口的“电子警察”、车内的定位盒子成为司机们出行的“标配”,初衷都是为了司机和道路安全。然而,部分地区的执法部门简单地将执法与处罚画上等号,以罚代管,让道路监测设备沦为“罚款机器”,动辄祭出“顶格处罚”大招,对交通违规行为处以“天价罚单”、“天量罚单”,已经成为普通民众生活中的“不可承受之重”。

“逐利执法”成为民生之痛的背后,是不合理的执法理念、执法方式在作祟。在交通管理领域,有些执法部门为图方便唯“电子警察”是用,大搞一刀切式执法,对人们普遍反映的问题视而不见;有些执法部门以利益为导向,以罚代管,将执法处罚作为部门牟利创收的工具;还有些基层执法人员“官本位”思想严重,执法方式粗暴,态度恶劣。基层交通执法部门的这些乱象,不仅对交通违规行为起不到应有的震慑和教育作用,更是对执法部门权威和公信力的伤害。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交通执法领域的乱象并非自今日始,而是长期存在,甚至被人们司空见惯。为何长期得不到解决?根子在于相关部门的利益考量。因为关系着自己的工资福利,关系着上级部门、地方政府的“钱袋子”,相关部门才对这些群众长期反映强烈的乱象视而不见,甚至安之若素。这种状况不能再持续下去了!

面对基层执法部门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公安部要求严禁过度执法、逐利执法、粗暴执法,可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对于公安部提出的各项整改建议,各地交通执法部门绝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或者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抓几个案例了事,而应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以人民利益为基本导向,深刻反思、全面整改,坚持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营造风清气正的执法环境。另外,各地也应以此为契机,问计于民,尽快改善设计不合理、规划不清楚的交通标识,规范设置使用道路交通监控设备的标准,提高道路精细化管理水平,从而解决交通领域的民生痛点,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215

回帖

930

积分

县丞

积分
930
发表于 2021-4-16 20: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有个朋友前段时间跟我说了这么一句话,说我们这个国家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制定各种规则、编造各种说辞努力让你变成一个好人,然而他们自己却丧尽天良 坏事做尽。
的确是这样,狼总是希望羊是温柔的。
不为一己私利,何来过度执法!
回复 支持 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4707

回帖

1万

积分

按察使

积分
15393
发表于 2021-4-16 14: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因为出事,所以这一段时间交通执法又火了。
回复 支持 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

回帖

244

积分

进士

积分
244
发表于 2021-4-17 08: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现在车越来越不好开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8849

回帖

2万

积分

按察使

积分
20357
发表于 2021-4-16 20: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