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印今年13岁。大约两年前,他开始在体育课后感到脚底酸痛。家人原以为是“生长痛”,未加重视。直到近期,他连日常跑步都感到持续不适,才来到盐城市三院就诊。经过足踝负重位X线、三维CT与步态分析检查,小印被确诊为扁平足,足弓已完全塌陷。 “很多家长容易忽略孩子的足部问题。扁平足在6至12岁儿童中发病率约15%,初期因骨骼柔软、疼痛不明显,常被误认为是正常发育现象。”该院手足外科张然医师提醒,若不及时干预,随着体重增长和活动量增加,可能逐渐出现步态异常、跟腱挛缩,甚至影响身体力线。
通讯员供图 盐城市三院手足外科团队为小印选择了距下关节稳定器植入术。该手术在跗骨窦处作一小切口,植入一枚约3厘米的钛合金支架,能恢复距骨与跟骨的正常对合关系,重建足弓结构。术中透视显示,小印的足弓高度已即时恢复。 “看到孩子重新蹦跳,我们才意识到健康的双脚对孩子有多重要。”小印妈妈感慨道。医生介绍,小印在术后三个月内需避免剧烈跳跃,并配合系统康复训练,未来他将能和健康孩子一样奔跑、运动,拥抱本该欢快的童年。 那么,孩子出现哪些信号需警惕?医生列出以下几点:鞋底内侧磨损明显快于外侧;走路或运动10分钟左右就喊脚底或小腿酸胀;赤脚站立时看不到足弓;跑步容易摔倒,平衡能力较差。 医生强调,6至12岁是矫正扁平足的“黄金窗口期”,此时儿童骨骼仍具较强重塑能力。建议家长一旦发现上述迹象,应及时带孩子至具备足踝专科的医院,通过负重位X线明确诊断。 来源:现代快报/现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