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不过生日的孩子
爸爸去世的时候,阮元城还小,他对爸爸的印象全依赖留存的照片。
家住龙堤镇永跃村的阮媛媛和阮元城姐弟俩,如今就读于大丰区城东实验小学。兄妹二人是一对“事实孤儿”,父亲在30岁的时候,永远的离开了姐弟二人,母亲也因此回了娘家,对姐弟二人不再过问。
在弟弟阮元城两岁生日的那天,父亲为了给他庆祝生日,特地骑车去街上买生日蛋糕。结果车停在路边的时候,一辆疾行小轿车因为雨雪天气的关系,突然一个打滑撞到了阮元城父亲的身上,抢救阮元城的父亲前后花了20万,最后依旧没有救活。原本还算富裕的家庭惨遭变故,一下子就成为了贫困之家。
自那一天起,阮家就再也没有过过生日。每年阮元城生日的那天,都变成了他父亲的忌日。懂事的姐姐阮媛媛为了不让弟弟伤心,从此也再没提过生日这事。久而久之,阮家姐弟俩就再也没有了过生日这个概念。
自姐弟俩的父亲死后不久,他们的妈妈就抛下了姐弟俩回到了老家,一年也见不着孩子们一次。虽然还有着妈妈,但是姐弟俩俨然已经成为了事实孤儿。
02 喜欢捡垃圾的孩子
阮家二楼储存衣服的房间。
虽然姐弟俩没有了父母的关爱,但是却有着爷爷和奶奶照顾,爷爷奶奶没有太多的文化,但是却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家里的条件尽管不如人意,可对姐弟来讲这却是最温暖的寄托。
自从姐弟俩的爸爸死后,阮家的二楼就被空置了下来。原本儿子做婚房的二楼,爷爷阮永高害怕睹物思人,也就封闭了起来。这么多年过去了,二楼只留下了一间特殊的房间,别的地方就算是年久失修甚至都漏水了,爷爷也没有上去看的意思。
至于那间空下来的特殊房间,里面则用来装姐弟二人的“宝贝”。从幼儿园到小学所有型号的男装女装,几乎都能从房间中找到。平时除了接受邻里接济的旧衣服外,姐弟俩还会去路边捡捡人家不要的衣服和鞋子。据爷爷告知,姐弟二人已经很久没有买过新衣服了,身上穿的都是好心人捐赠的旧衣服。
除了衣服外,姐弟俩的床被同样也是好心人捐赠的。晚上睡觉的时候,姐弟二人就会挤在一张由沙发改制的床上。枕头、被子虽然破了,但也只能将就着用用。房间里虽然有一台电视,但是姐弟们却从来没有用过。原来这电视一直没有连过有线电视,就算是打开也都是雪花屏幕。
03 学习困难的孩子
姐弟俩趴在一张小桌子上做作业。
虽然姐弟俩没有父母,但是姐姐阮媛媛却十分的自强。阮媛媛的成绩一直不错,在班上也是名列前茅。爷爷阮永高虽然没多少文化,但怕耽误孩子的教育,依旧坚持为姐弟二人请了家教,姐弟俩平时住在学校旁边的家教宿舍,一学期的费用就要近7000元。
爷爷阮永高今年60岁,虽然身体硬朗但却患有“眩晕症”。阮永高有时会突然倒地不起,没有哪个工地愿意用他。平时阮永高就待在家里种种地,帮乡邻们理发,一次理发收费5元,勉强补贴家用。而奶奶陈金凤54岁,在外做工,可身体情况同样不好。患有高血糖和胆结石的她,常常疼得难以行动,但为了姐弟二人的学费钱,还是咬牙坚持。
如今已经要到暑假,摆在姐弟二人面前的又是另外一道难题——老师要孩子们在暑假的时候上网课。也许对正常家庭的孩子来讲,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是对阮家姐弟来说,这问题却困扰了她们许久。孩子求了爷爷好半天后,爷爷这才决定在家里装宽带。又是一项支出,让本不富裕的爷爷阮永高皱起了眉头。
04 孩子们的“小”愿望
独自玩着七巧板的阮元城。
当大丰义工联朱启荣副会长问起两位孩子的梦想时,姐姐和弟弟都是微微一愣。也许这个词对他们来讲有些太过遥远,他俩可能从没想过自己的梦想是什么。
想了好一会儿,阮媛媛才说自己想当警察。因为在她的印象中,可能只有警察这一职业才能帮助到别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同时也是为了报答那些曾帮助过她的好心人,阮媛媛每天都按照老师布置的任务,按时完成作业,每天帮爷爷奶奶做家务。
等到朱会长问起弟弟梦想时,阮元城则是羞涩一笑,说自己想要一部手机。
“为什么你想要一部手机?”朱会长笑着问元城。
孩子的眼中闪过了一丝希冀:“手机可以上网课,帮姐姐查资料。老师还说手机里面什么都有,说不定哪天我就能找到爸爸!若是哪天我找到了爸爸的手机号,我就能用手机和他打电话了!”
朱启荣会长向爷爷阮永高了解姐弟俩的情况。
阮家姐弟由爷爷照顾,生活环境很简陋。
阮家姐弟的书桌。
沙发就是阮家姐弟俩的床。
积灰的二楼,平时都没有人上来。
好心人送的和姐弟俩捡来的鞋子装了两袋。
喜欢画画的阮媛媛。
有些害羞的弟弟阮元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