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城晚报今天
滨海民间为老人祝寿,有过九不过十的风俗习惯, 天场镇秉义村新四军老战士潘开田今年99岁,日前,他的子孙后代为他举办了百岁寿庆,中共滨海县委员会、滨海县人民政府向他老人家颁发了寿匾, 天场镇党委书记王海芹、镇长嵇雷代表县镇两级送上祝寿金。欧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等社团单位前来贺寿。
潘开田是滨海县天场镇秉义村人,1921年11月7日出生。 1940年参加乡青年队,1941年春投奔新四军抗日,1943年入党。1945年秋天, 新四军主力北上,因战斗身负残疾无法适应部队,被统一安排复员家乡。
最难忘李三庄血战
“1943年春天,麦子刚刚秀穗。合德有一队日本兵调防东坎,三师首长下令,叫阜东总队去干掉他们。”潘开田回忆。所在连队就在出东坎不远的李三庄设伏,天不亮进入阵地。
其时,一场春雨刚歇,设伏的乱坟场杂草疯长,战士个个浑身泥水。上午9点多,四五十个日军一到此处,双方就激烈交火。虽然我方出其不意,但日军仗着训练有素和火力优势,拼命反击,战斗并不顺利。枪声惊动东坎日军,迅速派兵增援。
阜东总队用的是老式枪械,全连只有两挺机关枪,但鬼子有小钢炮(掷弹筒),兵力又增加,战场态势有变。 “我趴在一个坟头上打枪,突然一发炮弹落在身边,通榆的朱益勤(音)、獐沟的刘学高(音)和我都被炸伤,我一中弹就仰倒在地,晕了过去。”
潘老说着掀开衣服,指着小肚子上明显的3处疤痕说,“担架队把我抢下战场,用门板抬到后方医院,3处中弹,取出两个小弹片,左边的一个太深,医院条件差,不敢取,至今还留在那里。” 老人前些年检查身体,发现那个弹片有大拇指盖大。潘老说:“我们打死打伤一些鬼子,但我们连死了20多人,伤了30多人,一些受伤的撤不下来,被鬼子刺刀戳死了!”言及此,老人长叹一声,“鬼子不好打啊!”
肚里弹片还在作祟
“日本人投降后,三师主力出征东北,我因伤病留了下来。建国后在生产大队做了20多年的大队长,后来又做民调主任,一直当到70多岁。”潘老说:“我不识字,签个名也歪歪扭扭的,但做事还算公道,老百姓服我。”
虽然一到阴天,肚子就疼,“日本鬼子的弹片在肚子里70年了,一疼起来就想起过去”,不过,他的胃口不错,一顿能吃一小碗饭。老人呵呵一笑,“还要吃干的,晚上家里就炒饭把我吃,猪肉还能吃一些,但是烟酒不沾。”吃肉是老人家的最爱。
老人住处有空调,其他很简朴,老床,旧篾席。眼睛现在只能看到影子,听力也开始衰退。前几年拄着拐杖还能到镇政府走走,今年就嫌远了,只能坐轮椅在家边邻居家串串门。
百岁不忘战友亲人
潘开田老人喜庆百岁,但是,他老人家一直想念远在南京的战友、族中八侄儿潘其多(潘干),特别思念早在1941年牺牲的潘其多七哥潘其本烈士,一直为寻找潘其本烈士墓地在呼唤!他还惦记着同时参加新四军的已经病故的潘金山、潘其连、何大林、王贯等同村战友!
潘开田老人最为放心不下的是内兄杨学明烈士墓地至今没有找到?杨学明,兴化市南草堰乡朱元村人,在山东省小红庙被侵华日军刺刀刺杀牺牲!杨学明作为独子壮烈殉国后,其母亲伤心过度,忧郁而亡!潘开田要求子孙后代继续寻找杨学明烈士的下落!
来源:作者 徐振理
|
|